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钢构最美焊花”当选全国劳模:用平凡的努力换来踏实的幸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9:32: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然 通讯员周雄 王超 徐腾

李云飞,今年37岁,外表清秀,声音温和,如果不是那一身工服,很难想到,她会是一名在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干了12年的焊工。

有人叫她“飞姐”,也有人叫她“李师傅”,还有人称她为“钢构最美焊花”。无论哪种“称呼”,都源于对她精湛的焊接手艺的由衷佩服。

4月28日,李云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表彰。“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班组、公司团队。”李云飞说,“劳模是荣誉,也是鞭策,更意味着责任。在岗位上要做到更好、争创一流、不断创新,用好劳模和工作室平台,做好经验分享、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焊接人才,发挥好表率和示范作用,不断推进焊接工艺的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建造的亮丽名片。”

从绣娘到焊工

“她比我们更耐热更能吃苦”

李云飞是鄂州人,中专毕业后就开始打工。学焊工之前,她是缝纫绣花工。

24岁时,李云飞决定从“绣娘”转做“焊工”。她坦言,焊工的收入更有保障,“吃苦我不怕,能学手艺,能挣钱让家人和孩子过上好生活就行。”

焊接是个力气活,又脏又累,经常要爬上钻下,工作环境温度又高,很多男工都吃不消。

刚开始烧焊,李云飞护目镜没罩好,眼睛又红又肿,见光就流泪。夏天的车间,焊接的高温夹杂着烟尘,工作一天下来,她的衣领上、腰间都结上了白白的盐霜。焊花飞溅,有时也会不小心烫到手上,汗水流过,疼得她直掉眼泪。

李云飞没有退缩,反而把手中的焊枪握得更紧了。李云飞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阅读《初、中、高级电焊工工艺学》《钢结构制造工艺学》等理论书籍,从基本的焊工基础理论,到焊接结构理论,她一点点地“钻”了进去。

2013年,李云飞加入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在这里,她结识了一批焊工老师傅,学到了更多更好的焊接手艺,渐渐成了班组的多面手。

刘振昌与李云飞同在一车间装焊班组,比李云飞小4岁,“我们都很佩服飞姐,夏天的时候,在车间焊接非常热,我们干半个小时就得喝水降温,但她可以一口气干一个小时,比我们男工人还更耐热能吃苦。”

有一次为重大项目抢工期,李云飞蹲在钢管里,早上7点半开工,连续焊接4个小时,用光了一卷20公斤的焊丝。工友们说,李师傅干活又快又好。她却说:“大家焊的都不比我差,我可能就是搞得过细一些。”

“李师傅”用手艺说话

她参与攻克世界性难题

用绣花功夫搞焊接,李云飞焊接的焊缝不仅结实,还很美观。

有一年,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新来了一位焊工,这位老师傅走南闯北,各种焊接手艺都会。车间班组长发现,这位师傅虽然焊接速度快,但焊缝不够美观,便叫来李云飞,请她做示范。

见班组长叫来一个小姑娘,老师傅有些不乐意,扭头就走。李云飞却没在意,还是认认真真把钢构件焊接好。

李云飞走后,老师傅又悄悄绕了回来,看到焊缝波纹平滑如缎,他彻底服气。以后,见到李云飞,他都热情地叫一声“李师傅”。

从“中国工程”到“世界工程”,李云飞的脚步一直在前进,先后参与了30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钢构件制造任务。

2022年,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在实施马来西亚KLCC项目时,遇到了超厚板及超强钢焊接技术的行业内世界性难题。该公司挑选技艺最精湛的焊工组建突击队,李云飞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和队友们耗时半个月,反复实验20次,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办法:焊缝预加热。板材焊缝处要一直保持在100余摄氏度。人在腔内焊接,火枪在腔外炙烤,如同铁板烧。焊接20分钟换一次人,15名队友轮班上。从1月寒冬,到8月盛夏,项目顺利完工,赢得项目总包单位外籍专家盛赞。

今年,李云飞又在攻坚新的焊接难题——新加坡的一个慢行桥项目。她说,她和同事们一定会奋勇前行,攻克难关,“我们干的活,一定能让大家放心!”

班组汇聚能工巧匠

一群人强才更有底气

刘亚东是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工艺组经理,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他看来,李云飞爱思考、爱琢磨,让她在工人中显得特别突出。

“她关于材料学、力学的理论知识可能不丰富,但配合我们一起做实验时,她总是会认真观察和询问,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给出中肯的建议。”刘亚东说,李云飞并不迷信专家,她还会对工程师提供的焊接参数提出质疑,“有时候,她的经验确实很管用,能够帮助我们修正参数,提高工艺水平。”

加入中建钢构以来,李云飞和班组共同提出提前喷涂等工艺9项,转化工法和专利共7项,为公司节省支出800余万元。作为李云飞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她还带领成员开展“冷丝复合埋弧焊技术”“小车气保焊填充盖面”等课题研究。2024年,工作室完成1项工法专利,4项课题成果落地,预计每年节约生产成本72.77万元。

“一个人强不算强,一群人强才是中国制造的底气!”李云飞说。她所在的一车间装焊班组,汇聚了一批能工巧匠,涌现出荆楚工匠胡跃飞,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博、张亮等先进典型。

2024年起,李云飞的工位上又多了一件工具: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手柄。她主动申请参与焊接机器人的试验。

“我从农村出来,焊接改变了我的生活。2019年,我在鄂州城区买了房,靠自己努力给了女儿一个家。在每次夜晚的微信视频里,我看到父亲和母亲在新房里吃饭、看电视,女儿在自己房间里学习备考,就能感到心安和温暖。”李云飞说,“把每一条焊缝都焊好,是我的本分,也是一种踏实的幸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