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上台后,在改善与俄罗斯关系以及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方面动作频频。随着美俄关系出现转暖态势,舆论开始热议西方品牌重返俄罗斯市场的可能性,俄罗斯政府也对此持开放态度。
俄罗斯方面已开始讨论允许外国企业恢复在俄运营的条件,同时明确表示将优先保障本国企业利益,开出西方品牌回归需要满足一定的本地化要求等条件。眼下,公开宣布将“回归”的西方企业不多,鉴于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西方品牌回归俄罗斯将面临不少问题。
不愿放弃俄罗斯市场
俄美两国政府今年2月恢复对话和接触以来,有关西方品牌准备重返俄罗斯市场的说法广泛传播。俄罗斯媒体普遍认为,大部分西方企业不愿放弃俄罗斯市场,只要制裁解除等条件具备,它们会迅速卷土重来。
3月27日,意大利阿里斯顿热能集团宣布,由于俄方解除对阿里斯顿俄罗斯子公司临时管理措施,该公司重新获得在俄运营权,从而恢复在俄业务。阿里斯顿热能集团成为首家公开宣布重返俄市场的西方企业。
3月早些时候,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俄方已开始与部分外国企业就重返俄罗斯市场举行闭门谈判。据韩国媒体披露,现代、三星、LG等韩国企业开始讨论重返俄罗斯市场的可能性。另有报道称,拥有Zara、马西莫·杜蒂等多个知名服装品牌的西班牙盈迪德公司也在为此做准备。
负责国际组织关系事务的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季托夫告诉媒体记者,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太可能立即解除,但是在处理与俄关系时的“制裁主导”意识将逐渐淡化,因此有理由期待西方品牌陆续回归俄罗斯市场。
在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大学副教授谢尔巴琴科看来,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许多西方企业离开俄罗斯更多是迫于本国政府和舆论压力,而非制裁本身。随着形势发展,这些企业会重新评估其在俄罗斯市场的战略。
一些大型西方企业退出时,虽然转让了其在俄业务,但保留了回购权,便于日后时机成熟时重返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生意人报》一份研究显示,世界百强企业中至少有18家保留回购在俄资产权利,包括法国雷诺、韩国现代等知名车企,以及部分零售商等。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德米特里耶娃说,保留回购权的外国企业将率先恢复在俄业务。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包括西方品牌在内的外国品牌回归俄罗斯市场对俄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扩大消费选择范围,还能弥补俄罗斯某些领域技术水平的不足,且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俄方分析人士认为,从国家层面来看,美国及日韩企业将比欧洲企业更早回归,原因是欧洲仍对俄罗斯抱有敌意。
回归之路没那么容易
尽管从长远看,回归俄罗斯市场乃利益所系、形势所趋,但是受西方国家制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市场最近三年多已经发生极大变化,许多领域被本国企业以及友好国家企业占据。外国品牌,特别是西方品牌回归之路预计将十分艰难。
首先,从政府政策层面看,俄罗斯政府在欢迎外国企业回归的同时,强调将尽一切可能保障本国企业利益。
普京多次重申,俄方对外国企业重返俄罗斯市场持开放态度,相信这对双方都有利,但是俄方不会为欢迎外国企业回归而提供任何优惠条件。他已指示政府商讨制定外国企业重新在俄运营的规则,以确保本国企业不失去所获优势。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也强调,在外国企业回归俄罗斯市场问题上,俄方将坚持国家利益导向,即只有对俄罗斯有利的外国企业和投资者才有可能重返俄罗斯。俄第一副总理曼图罗夫明确指出,所有关于不友好国家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决定都将依据具体情况单独作出;在涉及技术主权的关键领域,俄方将优先考虑本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企业。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奥斯塔普科维奇说,在重返俄罗斯市场前,外国企业需要全面评估形势。他认为,回归过程可能需要至少两年至五年时间。
其次,由于西方制裁仍未解除,西方企业短期内难以重返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特许经营领域咨询机构Franshiza公司主管罗日杰斯特文斯卡亚说,应注意西方国家解除制裁问题尚未提上日程,且解除制裁的过程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另外,每个品牌的回归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企业不仅要考虑未来利润可能大幅减少的问题,还要考虑在消费者中恢复品牌声誉的成本。
谢尔巴琴科认为,在俄罗斯仍受西方国家全面制裁的环境下,外国企业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将面临“成本昂贵且过程漫长”问题,同时需要解决支付问题和改善物流条件。当前俄罗斯投资环境对不少外国企业而言并不友好,许多企业可能不会以设厂生产或技术合作的形式回归,而可能参与贸易或让其他方代理业务。
第三,重返俄罗斯市场绝非简单的“一键恢复”,还需要考虑商标注册、供应链、本地化等诸多细节。
俄罗斯经济学家阿尼西莫娃说,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外国品牌需要重新注册商标,而如果当地企业已经注册类似商标,这些外国品牌可能面临失去原有权利的风险。另外,由于多年建立的供应链可能因制裁或市场结构性重组而中断或改变,外国企业将不得不重新构建供应链。所有因素叠加将造成这样一种局面——重返俄罗斯市场绝非简单的“一键恢复”,可能变成“从零开始”。
俄罗斯全球自由金融公司首席分析师米尔恰科娃认为,外国品牌回归只有在俄罗斯缺乏进口替代的领域才有可能实现,如药品、智能手机和汽车生产领域。俄罗斯大型汽车经销商Fresh公司商务总监日特努欣认为,欧洲和日韩车企至少2026年前不会回归,回归需重组业务,并与经销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俄罗斯物流运营商NC Logistic总经理弗拉索夫认为,不应期待外国品牌以原有形式直接回归。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外国企业是否愿意本地化生产并采用俄罗斯零部件,因为进口替代政策将持续,而本土企业也无意让出市场。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安晓萌
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关税壁垒高筑、供应链重构压力、地缘政治风险交织成网,传统出海路径的 “舒适度” 正在快速消失。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激增、逆全球化浪潮加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出海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跨境出海逆势破局,更需多维精准的营销策略发力。17日,南都记者从中国国际跨国
2025-04-19 17:42:00 实时讯息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搏出上扬曲线 外贸韧性更显——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二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张晓洁、张璇在美国关税政策严重冲击国际经贸格局之际,中国外贸首季报更显韧性:今年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月度增速逐月回暖至6%,逆势搏出一条上扬曲
2025-04-19 14:50:00 实时讯息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67家企业、4209个消费品牌参展,规模创历届新高。斯洛伐克、新加坡、巴西、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家首次组织展团参展,加拿大、瑞士、爱尔兰、捷克、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团再次参展。主宾国英国以“英伦匠心在海南”为主题,参展面积超过1300平
2025-04-19 09:20:00 实时讯息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商业内幕网站近日刊发了一名从事时钟和台灯制造的美国小企业主马修·哈塞特在当前关税重压下的自述。他在自述中表示,特朗普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不单没有让他将生产工厂转移到美国,甚至反而迫使他“脱实向虚”,转而向在线服务
2025-04-18 18:48:00 实时讯息俄外交部谴责日本计划在近俄边境军事演习当地时间17日,俄罗斯外交部发布公告称,针对日本将于今年6月在邻近俄罗斯边境的北海道地区,利用SSM-1反舰海岸防御导弹进行演习的计划,俄方表示坚决反对。央视新闻报道配图公告表示,该导弹系统的打击半径达到200公里。俄方将此类在邻近远东边境地区的挑衅性军事行动视
2025-04-18 06:53: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