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下活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这盘棋
——云南元阳县全力推进多元产业兴县富民
在哀牢山深处,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如大地指纹般铺展。晨雾还未散尽,远道而来的游客已漫步在阿者科村,或尝一尝清凉的山泉水,赏一赏别致蘑菇房;或走一走蜿蜒的田埂路,听一听悠扬的哈尼古歌,然后饱餐一顿美味的农家饭……
哈尼梯田畔 古村换新颜
围绕哈尼梯田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做好的保护工作有很多,要发展的富民产业也不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在既要守得好绿水青山,也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阿者科村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地处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是传统古村落,也是曾经的贫困村。2018年,元阳县人民政府、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实施了“阿者科计划”,通过盘活生态、文化、民族等资源,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昔日小山村破茧成蝶。哈尼族老老少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村里的梯田、房屋、长桌宴还能赚钱。今年3月21日,阿者科村迎来第11次分红,65户人家户均分红6892.3元。“我今天分了8000元,心里特别高兴。”拿到分红的村民高干文满脸喜悦。
从阿者科村放眼整个元阳县,全县立足独特优势,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农业农村新功能新价值,推动富民产业发展生动实践还有很多。在攀枝花乡保山寨村韭菜种植基地,职业飞手陆伟正操纵着无人机,将山沟下的韭菜运上平台;在南沙镇那里村,游客把玩着傣陶,爱不释手……
特色产业兴 红米闯市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多年来,元阳县牢牢守住哈尼梯田保护底线、红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选择产业,发展项目,不断创造性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居,打造“稻鱼鸭”种养模式,开发梯田红米加工产品等,实现了业态升级,为农民打开了增收新空间。
走进元阳县城的粮食购销公司展厅,负责销售工作的何芳正忙碌着为顾客介绍梯田红米产品。何芳告诉记者,目前梯田红米系列产品有10多种,如留胚红米、精制水碾米、红米饼、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还有准备上市的红米醋、红米洗护产品等。不少产品除了满足当地需求,还走进了广州、上海、深圳市场。
梯田红米走出梯田,还带来了连锁反应,最直接的便是红米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高于市场价格的订单收购,推动了梯田红米亩均收益大幅提升,有效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徐忠亮简单算了一笔账,目前梯田红米每亩收益在2300~2500元,扣除每亩1200元成本,每亩净收益1100~1300元。除此之外,还有生态效益、品牌效益……
从原先卖粮食到如今卖产品,元阳县梯田红米产业的变化,直接带动了2.6万户农户增收。这篇“土特产”文章正在变得有滋有味。
联农共致富 就业有保障
推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是一盘大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尤其是家门口就业都是其中的重头戏,除了要算“带动账”,更要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增收、富民多一重保障。
在元阳县马龙河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园,30多个巨型圆桶嵌入土地,一群群加州鲈鱼、鲟鱼畅游其中。负责示范园运营的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雄介绍,目前养殖的加州鲈鱼主要向盒马供应,2024年总产值达2900万元。
据了解,示范园投资由政府整合涉农资金和国家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增收资金、企业投资、农户土地作价入股和薪金等组成,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1万元以下脱贫户和监测户”的“3+1”联农带农助农模式。
元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徐国卫说:“具体执行中,龙头企业负责产业规划、建设运营、市场销售,最终利润按照集体、企业、农户、1万元以下脱贫户和监测户‘4321’比例进行收益分配。”近年来,元阳县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95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脱贫户3.8万户18万余人稳定增收。
在促进就业上,元阳县创新“输出+招引”的方式,加大稳岗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通过招商引资将工厂引至群众家门口,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时下,元阳县德熙纺织厂正是忙碌的时候,车间里的工人从裁剪、缝制到打包,每个环节都很流畅。负责人程俊峰告诉记者:“最近都是在忙俄罗斯的服装订单。从去年12月投产以来,纺织厂的工人正在变多,有不少是返乡群众。”
德熙纺织厂是元阳县招商引资来的一家外贸出口服装企业,采取计件的薪酬模式,鼓励员工多劳多得,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在纺织厂务工的哈尼族小伙子王拉关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全勤时每月能拿到6000元工资,还管吃住。”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企业,元阳县开发“元阳通”劳务信息用工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为群众及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一站式”服务,成功吸纳省内外194家优质企业入驻,让群众“从家门口直通厂门口”。
推进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元阳县既抓得准,又抓得实。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多元农业产业,富民兴县;积极创新“输出+招引”方式,将就业车间建在家门口,让群众就业无忧,增收不愁。同时,还注重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增收稳得住、可持续。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肖金兰
南丰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健全责任体系、优化平台功能、强化诉求办理,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压实责任链条,筑牢信息管理安全网。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构建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管、业务骨干专门办的联动机制。通
2025-04-17 17:32:00 实时讯息水母网4月17日讯(YMG全媒体记者)4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江成到海阳市调研信访工作并征求基层干部群众对省委、市委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依法妥善解决合理诉求,用心用情
2025-04-17 10:01:00 实时讯息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6日讯(通讯员 黄炳栋)4月16日,邵阳县塘渡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逢6进站”联系群众活动。邵阳市、县人大代表邓跃明来到联络站,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零距离回应民生关切,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活动现场,多名群众围绕身边安全隐患、基础设施、民生
2025-04-17 09:27:00 实时讯息我的心里话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寇清新这几年,通过新建、改造,蒋家坪村茶园面积超过2700亩,“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在茶产业链上增收。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群众增收渠道越来越广、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走茶旅、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提升茶叶品
2025-04-17 07:47:00 实时讯息今年,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60年来,沐浴在党中央、区党委、市委、县委的殷切关怀和山东省潍坊市的大力援助支持下,南木林县医疗卫生事业乘势而上,实现了从蹒跚起步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医疗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巨大飞跃,更见证了南木林县医疗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回溯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南木
2025-04-16 15:12: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