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东南部
群山之中
无边的梯田沿着
山脊流淌成绿色波浪
黎平县堂安梯田。
波浪中央
有一座小城
枕着云雾入眠
当你走进这里
每一寸时光似乎都被拉长
变得那么慢、那么美
这就是黎平
“侗族大歌之乡”
“侗乡第一寨”
“曙光之城”
……
黎平县肇兴侗寨。
1
很多人不知道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
配乐使用了侗族大歌
当这部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
自然合声的乐章响起
宛如从岁月深处蜿蜒而来的清泉
澄澈而灵动
歌者们凭借着世代相传的默契
让和声如繁花般盛放
侗族群众在肇兴侗寨前载歌载舞。
黎平蜡染
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山河”
以蜂蜡为墨
用蜡刀为笔
在土布上行走
写出蓝与白的古老密语
侗族群众在制作蜡染。
肇兴侗寨
中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
从天空中俯瞰就像是
藏在群山间的一艘巨船
千百年来
侗家人安居于此
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在村寨里集中呈现
黎平县肇兴侗寨。
古朴别致的吊脚楼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木质窗格
镌刻着岁月无尽的沧桑
青瓦错落
承载着荏苒时光的美好
黎平县肇兴侗寨内的鼓楼。
鼓楼
是侗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白云下,群山中
“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
诉说着村寨的历史
肇兴侗寨内,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2
这里被称为“曙光之城”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1934年冬天
红军辗转来到黎平城
召开了一次关系红军命运
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会议
黎平会议
黎平会议纪念馆。
这次会议确定了新的战略行动方针
为中央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
也为遵义会议完成伟大转折
打下了基础
游客在黎平县翘街参观游览。
如今
黎平会议纪念馆内
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
一个个故事
仍在向人们诉说着
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有着600年历史的黎平翘街
连接着历史与现在
沿街的老旧建筑
曾为红军遮风避雨
斑驳墙面上的红色标语
鼓舞人心
……
穿梭其间
那战火硝烟的革命岁月
那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
带着历史的温度扑面而来
温暖着、激励着
一代又一代人
黎平县古城翘街。
3
在黎平
“侗不离酸”“侗不离鱼”
侗族腌鱼
被称为“时光馈赠的美味”
稻花鱼“游进”米酒
散发出独特的风味
经过岁月腌制的腌鱼
令人垂涎欲滴
酸、辣、香、甜
一口下肚,食欲大增
侗族腌鱼。
每逢六月六前后
当地人会采集茶叶
经过炒制和发酵
煮成色泽浓郁的传统小吃
油茶
品上一口,香气扑鼻
时间的味道在舌尖流淌
侗乡油茶。
看似普通的糯米
在当地人手中
变幻万千、米香四溢
装点了幸福生活
也温柔了一段段时光
侗族糯米饭。
黎平的美,在人间烟火里
也在绿水青山中
连绵起伏的茶山
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嫩绿的茶芽上
挂着晶莹的水珠
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黎平县的茶山与梯田。
念山念水的黎平人
用实际行动
守护着心中的诗与故乡
从名茶之乡、全国林改百佳县
到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
……
念好“山字经”
做好“水文章”
打好“生态牌”
高质量发展与绿水青山
结伴而行
一幅美丽的新时代黎平画卷
正徐徐铺开
这是在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拍摄的云海景观。
祝福你,黎平!
明天,会更好!
来源:新华社微信
策划:宋君毅、李瑜
记者:欧东衢、汪军、蒋成、骆飞、周喆
参与报道:王宜玄、周杉
素材支持:黎平县融媒体中心
大皖新闻讯 4月15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平台看到,南京市鼓楼区沈举人巷26、28号,慈悲社12、14号不动产,将以6599万起拍,开拍时间是4月28日。目前,已有2人报名。该拍卖吸引了2万多人次围观,位列南京法拍房围观榜第1名,标签显示该不动产“曾为张治中公馆”,但该称号曾引发质疑。拍卖平台截
2025-04-15 15:25:00 实时讯息原标题:如何下活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这盘棋——云南元阳县全力推进多元产业兴县富民在哀牢山深处,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如大地指纹般铺展。晨雾还未散尽,远道而来的游客已漫步在阿者科村,或尝一尝清凉的山泉水,赏一赏别致蘑菇房;或走一走蜿蜒的田埂路,听一听悠扬的哈尼古歌,然后饱餐一顿美味的农家饭……哈尼梯田畔 古村
2025-04-14 09:37:00 实时讯息4月12日,农历三月十五,阴雨未散,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的却已鼓笙阵阵。赛场上,青布腰带在侗家汉子腰间猎猎生风,这是四寨村“跤王”吴康华第五次征战,曾以“旱地拔葱”等招式连摔数人、挂榜称雄的他正用茶油涂抹手臂——这是祖辈传的仪式,寓意摔跤场上“点到即止”的智慧。力量与智慧的对决(姚强 摄)“活动准备开
2025-04-13 19:55:00 实时讯息一次探索,一次成长满载而归的“亲子时光”4月19日“庖汤第一村”在线摇人!好吃好学又好玩的高质量亲子研学来喽~好吃到舔碗,好学到上头好玩到尖叫……「吃、学、玩、游、行」通通安排好,就等你家来!PS:来王岗村,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行程亮点剧透✅ 12点庖汤宴开席! 当地“土猪肉”+现摘蔬菜,留住独
2025-04-09 16:14:00 实时讯息在金平,我和另一位援滇干部翟凌晨将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沪滇协作的切入点,立足“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县情,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精心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示范点,形成了沪滇协作助力乡村建设的“4+”模式。如今,边境村寨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农村
2025-04-09 09:44: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