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一二九运动内容和意义(抗日战争|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2 09:22:54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了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阶段。1933年1月,日本大举进攻长城各隘口,占领热河省,接着将侵略矛头指向整个华北。

1935年6月,日本胁迫国民党政府签署《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实际上控制了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为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而“独立”,日本侵略者大肆收买汉奸,鼓动“防共自治运动”,导演所谓“自治”丑剧。这就是华北事变。

为迎合日本的“华北特殊化”要求,南京政府撤消了北平军分会,筹备成立以宋哲元为首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把冀察和平津置于中国一般行政区之外,实行自治性管辖。

日本侵略的加紧与国民党采取的妥协退让政策,使举国民众感到忧虑和愤怒。而地处抗日前线的华北人民尤其是青年学生,更痛感华北沦亡已迫在眉睫。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北平学生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运动经过—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北平学联领导下,北平六七千名大中学生行动起来。城内各校学生突破反动军警的层层封锁和拦阻,聚集到新华门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由于学生们的爱国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他们义愤填膺,开始举行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走到王府井南口时,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皮鞭对付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当天,有百余人受伤,三十多人被捕。城外的学生队伍被阻于城门之外。他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一面与守城的军警作斗争,一面向群众进行抗日爱国宣传。第二天,全市学生举行总罢课。

12月16日,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

1935年12月由汉奸殷汝耕等人成立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是日本扶持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

一万多名北平学生冲破敌人的包围袭击,与手持大刀、水龙、皮鞭、木棍的反动军警多次搏斗,胜利会师天桥。在这里举行的有几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与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动当局对爱国学生再次进行镇压,游行示威者被打成重伤的297人,打成轻伤的86人,被逮捕的有二三十人。由于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12月18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号召全国各业、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发表宣言和通电,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逮捕爱国学生。世界学生联合会对中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也通电声援。

在北平学生英勇斗争的影响下,抗日救亡的烈火在全国各地熊熊燃烧起来。从12月11日起,天津、太原、杭州、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济南、成都、重庆等30多座大城市的学生相继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

—运动意义—

“一二九”运动中,青年学生冲破国民党政府高压政策,响亮喊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这个运动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它打破了一度沉寂的政治局面,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毛泽东评价一二-九运动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具有同五四运动一样伟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