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什么样算伤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0 08:21:17    

伤残等级的判定通常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等相关法规,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不同伤残级别的定义和划分依据。以下是一般的伤残等级判定方法:

日常生活能力

一级伤残:完全不能自理,依赖他人帮助或专门设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级伤残:需要随时有人帮助,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三级伤残: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要经常有人监护,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四级伤残:生活能力严重受限,偶尔需要帮助,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五级伤残: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生活能自理。

六级伤残: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生活能自理。

七级伤残: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生活能自理。

八级伤残: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流动受限,生活能自理。

九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生活能自理。

十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生活能自理。

劳动功能障碍程度

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级伤残:严重丧失劳动能力。

三级伤残:丧失大部分劳动能力。

四级伤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五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六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七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八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九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十级伤残:保留部分劳动能力。

附加指数

伤残等级越高,附加指数越小,通常为0%至10%之间。例如,五级和六级伤残的附加指数为每处4%,而十级伤残的附加指数为每处2%。

计算公式

残疾赔偿金 = 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年限 × (最高级别伤残系数 + 附加指数)。

需要注意的是,伤残等级的判定需要综合考虑受伤人员的具体情况,包括日常生活能力、活动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多个方面。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十五日内,向省级劳动部门申请重新评定。

以上信息提供了伤残等级判定的基本框架和计算方法,具体应用时还需参照当地的具体法规和标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