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药中将军”大黄通便有奇效,为何导致“黑肠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5 09:50:53    


【大黄】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其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尤宜于热结便秘。大黄致泻作用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其中以番泻苷的作用最强。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在临床应用中,大黄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慎用;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但因大黄含有可引起腹泻的成分蒽醌,长期服用可导致继发性便秘。另外,含有蒽醌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致“结肠黑变病”,国外研究认为此类泻药可诱导肠粘膜屏障的破坏,促进肿瘤坏死因子释放,从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调亡,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结肠固有层趁机形成棕色色素,从而发生结肠黑变病,甚至引发癌变。

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便秘,药师们建议: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建立每天定时的排便习惯和保持运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