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过失犯罪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2:31:18    

过失犯罪是指 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来说,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过失犯罪有以下几个特征:

应当预见:

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疏忽大意:

行为人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

轻信能够避免: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但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

发生危害结果:

行为人因为上述原因最终导致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法律有规定:

过失犯罪只有当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时,行为人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疏忽大意的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但因疏忽大意未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例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未注意到前方的行人,将其撞伤。

过于自信的过失: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但基于对某种条件的自信,认为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然而实际上危害结果仍然发生了。

与故意犯罪相比,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明显较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也不同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相对较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