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寻找大沽口北岸炮台遗址,这座大土堆是石头缝炮台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10:22:58    

大沽口炮台的大规模营建,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镇守大沽口。

大沽口炮台分布

大沽口炮台遗址保护范围


这一时期,已建成了闻名于世的“威、镇、海、门、高”五座炮台。相较于海河南岸的炮台,海河北岸因为向内陆延伸,朝向大海的横面并不大,所以这里的炮台规模要小于南岸炮台。

西方人手绘北岸炮台分布图



北岸炮台主要有两处炮台群。把守河口,与大营炮台遥相呼应的是“门”字和“高”字组成的高炮台。而在它西北方向一公里处,又建造了一座石头缝方炮台,主要任务是守住整个大沽炮台的后背,防止遭到偷袭。

北岸炮台仅存遗迹


相传石头缝炮台建于石壁之上,但作为黄河冲击平原的大沽地区,是没有石壁的。石头缝指的应该是它的构造材质——垒砌炮台时用了大量石料。在第三次大沽口战役时,英法联军由北塘口登陆,迂回到大沽炮台腹背,最先迎战的就是石头缝炮台。而在第四次大沽口战役中,八国联军的炮弹,引爆了石头缝炮台内的弹药库,炮台殉爆,遍地尸骸。


北岸炮台群的中枢是石头缝炮台,由大沽守卫军左营驻扎。副左营驻扎在“门”字和“高”字炮台。两座炮台之间修建了狭长的城壕相连,便于士兵迅速调动集结。除了两座大炮台外,北岸还有二十多座小炮台,组成了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


时过境迁,北岸炮台群现在已难觅踪迹。在蓝鲸岛“鱼尾巴”对岸,交通部航标管理处的院内,有一座直径约20米、高5米的土堆,是北岸炮台群唯一的遗迹,现在是滨海新区不可移动文物。


北岸炮台遗址的这个位置,大体是当年石头缝炮台所在,但就遗存情况看,已经很难断定它究竟是当年的石头缝高炮台,还是附近的小炮台了。


1958年,大沽口修建海河防潮闸,采用旱地起闸的方式,先在平地修水闸,再将陆地挖成河道。同时还在防潮闸南边修建船闸一座,并开凿了专门的引河。由此形成了“蓝鲸岛”。所以大沽口,尤其是北岸地区地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笔者推测,“门”字和“高”字炮台遗址,应该就是在防潮闸附近。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