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历史人物,未成大事的就叫痞子—刘邦的痞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6 17:56:18    

说起皇帝,大家脑海中应该是这样的

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一举一动都很有气度。

在历史上,有位皇帝,可不是这样,他在打江山的时候,所作所为,和混混没有区别,丝毫没有礼数,就算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都是十足的混混。

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历史上记载的刘邦在起义前是豁达大度,不事生产。这八个字,冷冰冰的,给人的感觉就像金庸大侠笔下的乔帮主,为人豪爽,也不事生产,只行走江湖。

可是,细细想来,这种人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 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混混。刘邦起义的时候是47到48岁左右。在古代,这个年纪已经算老人了。可是他到这个年纪,一直不事生产,经济情况很是糟糕。刘邦就老是跑去大哥家蹭饭。那时候,天下又乱,大家都饥一顿饱一顿,家里还来这么一个好吃懒做,只知道和一帮狐朋狗友瞎混的人蹭饭。大家想想,一个四十几岁的大男人,整天游手好闲没个工作,一到饭点就跑你家来坐桌上准备吃饭,遇到这种人大家也很想把他打出去吧?所以刘邦的大嫂特别讨厌他。


这是他起义之前干的事。最有意思的,是起义后。史书上记载的活灵活现,把刘邦的混提现的淋漓尽致。

资治通鉴上一共用别人的描述,说了刘邦无赖行径就有四次。


大家来看,第一位,是一个刘邦手下的骑士说的:“说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见沛公,沛公就把人家帽子抢了,往人家帽子里撒尿!和人家说话,脏话连篇大骂人家。”各位,这时候的刘邦,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当人面强人帽子往里撒尿,混不混?

第二个是萧何说的“王素慢无礼,拜大将如呼小儿”。

第三个是魏王豹,他拒绝了刘邦的招揽,原因就是刘邦太混了:汉王一向看不起人,喜欢侮辱别人 骂诸侯和群臣就像骂奴隶一样,我实在不想再到见他。看来魏王豹受到的伤害挺大。

第四个,在九江王英布前来投诚的时候,刘邦居然坐在床上洗脚,很敷衍的和英布说了几句话,就打发他去休息。英布气的想自杀,当即后悔来投奔刘邦。各位想想,人英布好歹是一方诸侯,手上也是有兵的人,当时刘邦还在和项羽争天下。要是换了曹操,肯定赤着脚跑出去迎接以示尊重。可他不,一边洗脚一别招呼人。好在他给了英布和自己一样的招待规格,才让英布高兴起来。

这里来看,很可能刘邦只是不拘小节,混了大半辈子了,一时半会还是混,改不过来而已。只是大事不含糊,虽然混,但是心胸广阔,有江湖上的豁达气,能听意见。

韩信请封假王的时候,张良踩他一脚,他能立刻反应过来。刘邦那时候多尊贵了,已经是汉王了 已经在夺最后的天下了,下臣还能踩他脚,说明刘邦真的平时很不拘小节,以至于张良敢这么做。

要是踩项羽一脚。。

所以,刘邦混是挺混的,但是他就是那种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典范,因为他成大事了,所以大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如果没成大事,那就是真的混蛋了。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